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
教材编写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热”遍及全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因此,针对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也应运而生。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日益体现。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汉硕留学生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学习与研究它能够使留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接受与理解中华文化。其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传播对跨文化交际与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古代文学经典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真实语料,能够直观地提升留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能力。然而,不论是在实际的汉硕留学生培养工作中,还是在学界科研方向与成果中,都难觅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身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少于量,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一本专门针对汉硕留学生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本。第二,短于质,目前学界对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工具性教材研究已经日臻成熟,但对中高级阶段,特别是中高级阶段的文学性教材研究却相对薄弱。因此,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留学生选编一套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本,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研究价值的。《诗经》是中国诗歌总集的滥觞,它的出现掀开了中国诗歌的辉煌篇章。全书收集诗歌三百余篇,体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汉武帝时《诗经》被确立为儒家经典,成为《五经》之一。根据考古学研究成果,《诗经》最早从汉朝开始经丝绸之路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唐代传入日本,十六世纪经传教士传入欧洲。近代以来,随着汉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诗经》也成为世界汉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我选择《诗经》作为我选题的主题。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绪论部分,将重点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第二章节是对《诗经》的一个整体介绍,包括《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在国内各阶段的接受史。第三章节是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本《诗经》这一部分编选的定位与意义,其中定位分别从“经典”、“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世界文学”三个方向来寻找,而意义则从汉硕留学生、汉语教师、汉语国际推广三个方面来进行确立。第四章是针对汉硕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本《诗经》部分的选录准备,通过对国内外古代文学经典选本《诗经》部分的对比研究,探讨出几个选录依据。第五章节是最重要的一个章节,重点是呈现针对汉硕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本《诗经》部分的经典选编体例与样章,最后一章是研究的一个总结与反思。样章中主要呈现了《诗经》中的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分别是《关雎》、《芣苢》、《击鼓》。第一首《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并且典型地呈现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而第二首诗《芣苢》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化。第三首诗《击鼓》则是以战争为主体,呈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并且表现了一定的反战思想。通过以上三首诗歌的学习,既能帮助留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能提高留学生对汉语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