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批评文体
文体嬗变
文学性
摘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文体学研究热潮,其学术兴趣在“文学文体”而非“批评文体”,因而对批评文体的演变规律、现代价值等重要的理论问题缺乏深入和系统的探讨,这使得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宝贵的诗性传统得不到系统梳理和有效传承,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资源匮乏和学术短视。本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文体嬗变,重点考察古代批评家如何在沿用既有批评文体的同时不断变更文体形态以寻求其最佳言说方式,并最终形成诗性言说的文体特征。梳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文体嬗变,理清中国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打通古今以针砭中国当下文学批评流行病症,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重开诗径,是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本文共分五章。前有绪论,对近三十年来中国批评文体的分类研究和以李建中先生为首的珞珈学术团队的批评文体研究进行概述。 第一章《无体的时代:从寄生到弥漫》,先秦文论没有自己的批评文体,其文学批评以只言片语的方式寄生于经、史、子、集之中,本章对先秦文学批评的片语式寄生和弥漫式寄生进行考察,指出由片语式寄生逐渐向弥漫式寄生过渡反映了先秦文学批评在寄主体内不断的成长壮大,并对以对话体和语录体为主要寄生形式的两种文体进行研究。 第二章《借体的时代:史传和序跋》,到了汉代,中国文学批评有了长足的发展,序跋体批评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的批评文体开始出现。本章把史书体批评分为史传体、赞曰体和史志目录体三种形态进行考察,并对独立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序跋体进行研究。 第三章《俪辞的时代: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论自觉的时代,也是批评文体文学化最为显著的时代。本章在魏晋六朝的文体意识和文体繁荣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主要批评方法和批评文体所呈现的绮靡特征进行研究。 第四章《境与意的时代:诗人言诗》,唐宋金元时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三教合流的融和时期,唐宋金元文学批评开创了境与意的时代。论诗诗和诗话批评是本时期创立的更富有诗性特征的批评文体,本章在对唐宋金元文学批评的诗性因缘和批评文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再对论诗诗和诗话体这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第五章《文备众体的时代:天地间竟有此等文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高潮和隋唐宋金元时期深入扩展,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到明清时代进入繁荣和大总结阶段。明清文学批评文体也呈现出集历代批评文体之大成的特征,其中尤以小说评点和选本批评最为明显,本章先对明清文学批评文体的总龟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明清小说评点和选本体的特点进行考察。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批评文体的形式特征角度切入,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古代历代代表性批评文体,对其进行多元、多层面的总体观照,研究视角新颖独特。二是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结合的视野来探讨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嬗变规律,对其共时性的文学性品质进行重点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