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音乐艺格敷词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
Ekphrasis(本文取“艺格敷词”为其中文翻译)这个来自古希腊的修辞学术语,在其从最初作为修辞术而问世、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文类、再到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术语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诞生——发展——沉寂——衍变”。而本文所做的研究,正是得益于艺格敷词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发生的衍变——新的学术概念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音乐艺格敷词”这一概念是艺格敷词在西方学术研究中产生衍变得到的结果之一,其创始人音乐学家布鲁恩认为,能够再现其他门类艺术作品的音乐就是音乐艺格敷词。但本文所要研究的音乐艺格敷词是指能够再现音乐作品的文本,与布鲁恩的音乐艺格敷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人大都将艺格敷词用于绘画、雕塑等造型类艺术作品的研究,但追溯至其在古希腊最原初的运用可知,其使用对象并没有特定的范围,凡是能够将事物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的语词就是艺格敷词。将艺格敷词经典文本与本文所要研究的文本进行对比后可知,虽然二者描述的对象不同,但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所达到的栩栩如生的再现效果都是相同的。因此,本文将艺格敷词用于描述音乐的文本的研究是可行的。在研究可行性的确定之后,本文首先通过将音乐艺格敷词文本进行分类分析,来了解中国音乐艺格敷词有哪些基本内容。随后,从分析音乐艺格敷词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人对于音乐的审美经验,通过作者所描述的欣赏音乐的整个过程,了解其在赏乐时的所看、所听、所感、所思,从而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