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材化文学文献
课外阅读文学文献
文学作品经典化
人才培养
经典强化
摘要:
促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因素很多,本论文以中国古代的文学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文学教育的方式多样,本篇论文由于篇幅所限,主要探讨作为文学教育必须工具的文学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化的关系。第一章首先要明确中国古代的文学教育中文学文献的范围,根据编纂目的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编纂就是为了指导学子学习的性典籍,如《唐诗三百首》;另一类是补充文学文献,在诞生之初只是普通书籍,但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学子的偏好需要,不断阅读和学习,如《文选》。这类课外阅读文学文献为学子开拓眼界积累丰厚的学识打下基础。第二章则明确文学教育对经典作家的培养。文学教育过程中涉及的文学文献多样,题材包括了自然万物社会百态。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各类情感影响着学子们审美观、人生观,教会他们文字间感悟人生、开拓眼界,培养对社稷百姓的责任感,而这些都是日后作家创作的主题之一。除了情感上的熏陶外,文学文献还为作家创作提供范本,在研读时学习其中的遣词造句、布局构思,化为己用。所以文学文献对于作家创作可谓是影响深远,比如《文选》。优秀的作家在借鉴时能够灵活地化为己用,融入自身的创作之中,甚至青出于蓝。第三章整体说明文学教育对于文学作品经典化的促进作用,对经典的促进一方面体现在文学教育过程中文学文献对文学作品的保存,其身份的特殊性大大提高了其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文学教育工具书的身份意味着流传范围广、流传时间长,在学习时更高的认同感、具备更多的阐释可能性,而这些都是促进经典化的表现。处于文学教育过程中的文学文献拥有广泛而持续不断的阐释人群,结合时代背景文学作品不断被挖掘出新的阐释空间。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学教育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经典化的促进实际就体现在两阶段,一是对创作人才的培养,二是对经典的强化,二者相互作用促使文学作品逐渐被构建为经典。因此文学教育的读本经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传播,一代代流传下来,逐渐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