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万州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PSR评价模型
斑块密度分布法
InVEST模型
摘要:
土地作为人类繁衍与生存的重要基础,是所有的经济活动必要的生产要素,同时它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其利用规模、布局和结构的变化都将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他们在利用土地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对土地环境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土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作为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及“万开云”板块的核心区,其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重庆市的重点。万州区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人地矛盾尖锐,区内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城镇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定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对社会各业用地的合理分配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对此次万州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来几年万州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解的基础之上,选取了重庆市万州区为实际调查研究对像,分别选取万州区2009和2014年2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结合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运用ArcGIS10.2将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分类,并统计其面积,计算得出生态承载力值;同时结合景观偏离度,对万州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此次万州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变化方向及其原因;最后分别选取PSR评价法、斑块密度分布法及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模块,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对万州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尽可能地减少不利影响的发生,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土地利用决策提供依据,保障社会、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相关结论如下:(1)万州区位于秦巴山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丰富,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计算2009年和2014年这两个时期的生态承载力和景观偏离度可知,万州区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偏好,但2009年到2014年略有下降,其值由2009年的90.3031×10~4hm~2下降到2014年的90.2426×10~4hm~2,下降了0.0605×10~4hm~2;区内景观偏离度在2009年到2014年期间成上升趋势,由2009年的47.01%上升到2014年的47.63%,上升了0.62%,表明在该段时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加剧,虽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凸显。(2)通过对万州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分析,从数据的显示表明:到2020年,全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仍然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居多,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9.13%;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耕地更加集中连片,主要分布于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坝区域;通过对2014年~2020年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的分析可知,万州区总体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到2020年略有降低,即2014年~2020年万州区处于土地利用调整期。(3)通过运用PSR评价模型,选取社会经济、土地覆盖及土地占用等共17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万州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显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万州区在规划期内的环境影响评价总分值由2014年的0.9059上升到2020年的0.9425,环境质量在整体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压力指标的综合分值在2020年较2014年增长了0.0486,表明在规划期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是产生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最后,响应指标分值的略微下降,表明万州区在规划期内响应作用的削弱,因此,在后期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加强土地的管理与监督,减少生态环境破坏。(4)通过斑块密度法的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的高密度集中范围主要是在面积0~75000m~2范围内,而在75000m~2以上面积中,则表现为农用地的斑块密度最高;通过规划调整,小面积农用地斑块受人类活动干预,斑块密度不再趋向于破碎化;到2020年,在调整后的规划指导下,其生态环境评价分值由88.45上升到89.36,表明生态环境质量在整体保持优良的状态下,还进一步略微提高。(5)通过GIS技术和InVEST模型的结合运用,分区域掌握万州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特征。根据其结果可知:万州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以东南部梨树乡、普子乡、龙驹镇最为突出;局部地区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集中的中心城区及主要的公路、铁路交通沿线,其中中心城区以高峰镇、天城镇较为明显,主要交通干线以南部的万忠高速、东南部万里高速及西北区达万铁路最为明显。虽然规划从整体上保障了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趋势,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也同样不能忽视,因此,相关的土地管理部门也应该时刻加强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活动的有序进行,以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