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绩效评价
4E
模糊综合评价法
成都市
摘要:
中国国土面积总量居全世界第三,而由于地质复杂、人口稠密,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则相对较少,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一多”是总量多;“三少”为高质量的耕地少、人均土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这一基本特点导致中国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如工业、水利、交通、农业和旅游等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较为突出的人地矛盾问题则更加明显: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与经济、人口和管理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利用现状、目标和行动方案有预见的系统化选优决策技术工具、土地稀缺资源和公共产品进行社会分配的政策工具,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屡屡受到挑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论作为管理工具抑或激励制度,其价值是否得以实现,以及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始终是社会需要关注,并不断改善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文章在研究绩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的内涵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政府用来评价组织绩效水平的“4E”理念——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和公平(Equity),并通过其对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的启示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06年)为例,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的科学评价。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的目标、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确立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成都市上轮规划执行情况的概述;第四部分在对“4E”理念的内涵和研究方法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上一轮规划实施绩效进行多级的模糊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为论文研究总结和改进规划的政策性启示。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成都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的整体情况较好,经济、效率与效果指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公平性指标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规划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也存在部分规划用地指标分配不太合理等问题;规划实施的政策性公平与土地利用效益或服务在社会群体中的分配公平都有待改善。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增强规划的灵活性、突出规划的公平性、强化规划管理的动态性、增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性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