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
优化研究
生态控制线
摘要:
土地利用作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最突出的地表变化,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地针对全球变化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即利用遥感技术,结合GIS与GPS,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对比从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对其数量以及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优化利用的研究,国内外现已有众多例子可用于参考,但其所研究的多是对两者的独立研究。这些研究方向对于研究内容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太丰富,因此本文从整体把握,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结果量化,直接运用于优化方案的制定,将原本独立的两者结合起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 本课题的研究是结合深圳市宝安区国土资源局“生态控制线优化调整”课题,在完成宝安区生态控制线内共计206km2面积2005~2009年度绿地、耕地及建设用地变化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就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态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工作流程进行的系统理论探讨和试验研究。 本课题采用SPOT-5分辨率为2.5m全色影像与分辨率为10m彩色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分2005年和2009年两个时相,对影像进行纠正、配准、融合、镶嵌后,采用基于单个影像的分类后比较法中较为典型的监督分类方法,人工目视解译作为辅助,用以发现变换用地类型的区域,并通过目视判读和实地调查确定变化类型。构建土地数量变化模型,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定量描述生态控制线内各用地类型的变化速率,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对2005年与2009年生态控制线内建筑情况进行比较。根据生态控制线内现状建设用地的调查和动态监测得到的变化信息,在对线内各生态用地进行空间分析得到的适宜局部优化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社区诉求进行优化调整,确定最终的优化范围,并对调整后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