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建设性新闻学
媒介融合
公共服务
摘要:
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式被提出,各地纷纷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上议程。2020年底,县级融媒体中心基础建设阶段已经完成,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目标也从第一阶段的“建成”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建好”。相较于央级和省级主流媒体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具有更贴近基层群众这一天然而独特的优势。但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兴的融合媒介形式,由曾经的县级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介作为基础,拥有较为稳定的传统媒体属性,构建新的传播格局并非易事。面对上级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的注意力争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容创新、渠道运营、传播模式等方面呈现创新乏力的现状,亟需吸纳全新的理论视域进行革新。
“建设性新闻学”引入我国后,逐渐与中国本土价值观及新闻语境相融合,形成一些新闻界与学术界共识性的核心观点。本研究在建设性新闻学视域下展开,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得真实客观的资料,同时基于对大量已有案例的整理与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践的可行性。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绪论部分系统阐述了“建设性新闻学”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概念、研究现状等研究背景。在第二章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自身优势及多方挑战进行分析,并援引建设性新闻学中问题解决导向、呈现丰富语境、用户协同创新、未来视野等核心理念,将其代表性的“积极心理学”蕴含其中,尝试将二者进行嵌入与融合。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介融合”与“功能融合”两方面的实际需求,本文在第三、四、五章结合建设性新闻学相关理论,从宣传、服务与情感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创新策略。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将建设性新闻学相关理念融入其中,以期为建设性新闻学的本土化实践拓宽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致力于帮助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过程中突破现有挑战,找到新的理论维度和实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