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岱地区
大汶口文化
彩陶
艺术
类型学
摘要:
当下考古学研究已经从建立文化谱系转向全面复原古代社会,精神或认知层面的探讨、早期艺术品的风格研究也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应有之意。彩陶作为史前创造活动中不可忽视的艺术形式,作为研究区域文化的审美取向、风格传统的一个面向,极为有益。本文缘起于大汶口文化早期后段彩陶突然兴盛,庙底沟因素与富有本土特色的两类纹饰并行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观察,在中期之后几何纹饰得以固定发展,饱含对早期后段及之前本地传统的理解,并始终处于各地文化交流之中。前人基础工作主要分析阶段性特征或是某一特定纹饰内涵,未谈及在交流外象之下海岱彩陶自身文化的源流与审美风格。本文试在考古学实证之上结合艺术史原理,对此作出一定解读。行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厘清本文背景的时空范围及相关概念,对海岱地区各区域遗址彩陶出土情况作简要介绍。再回顾其多学科交织的研究史,辨其得失,引出本文写作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时间。此章依明确出土层位与类型学梳理海岱地区各小区出土彩陶,以大汶口早期后段为轴心,向前、后作历时性的展开。还原海岱地区对彩陶的意会过程:一是叙述庙底沟文化彩陶浪潮,二是追溯文化扩散下的本土记忆。第三部分:空间。此章将空间在艺术史研究中的概念,运用到彩陶研究之中,进行不同分析层次上的整合。依次讨论二维平面,到三维器物空间,再到四维场所乃至大地域空间。将注视点从第二章孤立的彩陶纹饰转移到与承载平面、器物、外部空间、地域交流的关系上来,以联系与综合海岱地区彩陶艺术特质与条件环境。第四部分:风格。在正文的最末章,试对海岱地区审美风格作一定诠释。先引入广饶五村的个案分析以证地方趣味,理解海岱地区彩陶题材,最后归纳视觉形式。第五部分:结语。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