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原始社会
彩陶
鱼纹
蛙纹
研究
摘要:
新石器的彩陶艺术令人神往,本着较全面认识其中主要纹饰鱼纹和蛙纹的目的,我撰写了这篇论文。全文共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着重介绍了进行该研究的意义、价值及方法。在彩陶纹饰中,鱼纹和蛙纹分布最广,传承时间也最长,并深深地融入到历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对它们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对此虽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在对该纹饰的宏观比较、两者间的关系、其各自的内涵及原始审美特征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而对上述问题的补阙便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第二章分别就新石器时代彩陶上鱼、蛙纹饰的出现、分布及演变作了介绍与分析。首先讨论了彩陶纹饰的产生及其绘饰材料。其次,分析了该时代彩陶鱼纹和蛙纹的时空分布,两者均出现于仰韶文化中,前者在仰韶文化中发展最为典型;而蛙纹则继后成为马家窑文化的典型纹饰,在时空分布上相互间有交叉。继后讨论了鱼纹与蛙纹装饰的演变历程,指出两种纹饰均大体经历了由写实向几何化发展的过程,但在演变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第三章着重讨论彩陶器上鱼纹与蛙纹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方面对古文献中与鱼纹相关的记载进行了讨论,从不同视角剖析其与古代人类社会、经济及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则从古代文献、传说中探讨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并以民族学材料为例证,指出蛙纹在三个方面反映了先民的社会意识:一月亮之神说,二生殖崇拜说,三是人类自身崇拜的一种表现。第四章对两种纹饰的造型特征、它们在陶器上的构成方式和两种纹饰审美特征作了探讨。鱼纹以三角形为基本构图元素,线条由生硬向柔和转化;而蛙纹主要由圆形构成,到后期呈几何化趋势。鱼纹多绘于盆类器具上,附着在内壁或外壁鼓凸的上腹部;蛙纹的位置早期与鱼纹类似,晚期则主要绘于缸、罐、瓮等大型器物的外壁。鱼、蛙纹饰由写实向几何形式的发展体现了制作工艺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一方面是陶器制作量的增加促使画工以简化图象来节约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人们对具有装饰意味的线条造型的接受与认可。第五章内容为全文的总结。主要结论如下:一、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鱼纹和蛙纹流传时间久远,空间分布广范,且两种纹饰在时空分布上有交叉。二、鱼纹与蛙纹演变的过程相异,也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从象形的纹样经简化发展到抽象几何化的过程,这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三、对鱼纹与蛙纹的内涵,因时代久远学界众说纷纭,但仍可结合古文献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等进行一些推论。四、鱼纹与蛙纹的造型及构图形式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