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刘得仁
诗歌题材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摘要:
刘得仁,中晚唐诗人,约生活在元和至大中年间。传说其为公主之子,因其父行径不佳颇为时论所鄙,故尝立志不取功名不愿儋人之爵,然其辛苦文场约三十年,终难得一第,竟抱恨而终。其诗名闻于当世,身谢之时,众诗人争相以诗为吊。其诗多五言,尤以五律为佳;诗风多清莹澄澈,亦有雅正、僻苦之滋味,颇能博采贾岛、孟郊、张籍等众家之长,但又有着自己的特色。刘得仁的诗歌作为中晚唐诗歌的代表性作品,为我们深入了解彼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撑。
本文《刘得仁诗歌整理与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刘得仁诗歌研究》,共分四章。第一章:刘得仁生平、交游及作品考述。此章分三节。第一节主要对刘氏生卒年进行再考证,得出刘氏约生于807-809年间(尤以807年为近),约卒于860年的结论。第二节为刘得仁交游考述,主要以刘诗为基点,重点考察了刘氏与官员、佛道及举子等的交游情况。第三节为刘得仁作品考述,主要针对刘氏诗歌存在的归属争议,细作考辨,判明了《送友人下第归觐》《赠敬晊助教二首》等诗确属刘氏;刘实存诗歌为137首(不含残篇),残句22句。
第二章:刘得仁诗歌题材及思想内容。本章分为两小节,第一节为刘得仁诗歌题材概说,因前人已多有涉及刘诗题材的论述,故本节将着重于补充、完善的工作。第二节为刘得仁诗歌思想内容管窥,主要围绕其儒家底色以及道佛两家思想渗透的情况来展开分析论述,并对其三种思想交缠共生的现象进行探讨。
第三章:刘得仁诗歌艺术特色。本章分为五节。第一节为诗歌创作风格论,通过对刘诗的解读和对前人相关记载的爬梳,归纳出刘诗具有以下风格特点:清莹澄澈的境界、清真雅正的风范和清奇僻苦的况味。第二节为刘诗对仗艺术分析,在指出其多有工对的同时,又重点分析刘诗对仗中的借对、流水对、句中自对又相对等对仗类型,揭橥刘诗对仗的高妙之处。第三节为刘诗用典分析,此节旨在明确刘诗用典有“先情后典,情典结合”、“史家故事和仙道故事兼用”等特点。第四节为刘诗下字风貌探析,此中重点关注刘诗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明确刘诗下字的高超技艺;第五节为刘诗用韵特点探微,此节以平水韵为基,并参照广韵来分析刘诗,得出刘诗有多用宽韵中韵、多押“八庚”、常涉借韵等用韵特色。
第四章:刘得仁及其诗歌的地位与影响。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为后人对刘氏及其诗的评价,通过归纳整理后人之言,大抵得出刘氏其人人格清介高洁、命运至冤含恨、诗艺独步文场等信息。第二节为后世对刘诗收录情况探析,本节分为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两方面来考察,在罗列出刘诗收录的具体情况的同时,尝试梳理出部分刘诗“被发现”的过程及背后的原因。
下编《刘得仁诗歌整理》,分为四部分工作:校勘、注释、集评和辑佚。
校勘,是以国图所藏清刘云份《中晚唐诗》本为底本,并参以诸书,尝试整理出较为可信且相对完善的刘诗本子。注释,主要涉及对刘诗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典故、佛道用语、生僻词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等的解释工作,便于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刘诗文本。集评,主要是汇集从《瀛奎律髓》《重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唐诗摘抄》等书中摘取而出的对刘诗有价值的古人评论,把握刘诗“被发现”过程的一个侧面。辑佚,主要是从明清方志、前人笔记、诗话、集句诗集等书中辑出署名刘氏的作品,以此尽力还原刘诗原貌,丰富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