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露易丝·格丽克
自我
他者
自我中心主义
重构
摘要: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作为美国当代诗人、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除了有着对神话的重构书写和“组诗体”(book-length sequences)的诗集形式创新等令人瞩目的诗学特色外,格丽克诗歌中还有着对自我(the self/ego)的持续关注和反思。在六十年左右的创作经验中,格丽克在诗歌中关注和书写的自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化。论文以格丽克诗歌中的自我为对象,分别从文本、诗学、时代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首先立足文本和格丽克个人经历探索格丽克诗歌中经验自我变化的表象和自我发展演进的逻辑,拟梳理出格丽克诗歌中自我的解构、重构和升华之路;其次,在西方诗歌传统和美国现当代诗歌的历史演进和背景下,梳理格丽克以当下诗学创作中的自我问题为对象进行反思的观点思路,分析格丽克应对该问题的诗学实践及策略;最后,在时代共在层面,探寻人类共通的自我处境,以期借助格丽克诗歌自我的发展和应对逻辑,获取应对时代主体性问题的启示。针对格丽克诗歌中的自我,论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共六章展开探讨:论文第一章首先提出了“先验自我”和“经验自我”的概念,为区分和探讨格丽克诗歌中自我的各种变形和表象形式做出概念准备;接着将格丽克诗歌划分为前、中、后三期以便于展开分析,并简要介绍格丽克诗歌中自我书写的表征。第二章围绕格丽克诗歌如何“认识和解构经验自我”的问题,探讨格丽克早期诗歌中自我意识如何在理性压抑和非理性宣泄中浮现,由此推动了自我主动认识对象自我的主体行为,自我借助他者之镜揭示了经验自我破碎空虚、自我由他者建构的真相。因此,自我在对他者的否定性态度中,解构经验自我,并意图证明自我的能力并强调自我的独立存在,自我居于主体的中心,是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体现,这种倾向中,自我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且与他者处于不平等的关系状态,具体表现为自恋和自虐两种形式。总之,在认识和解构经验自我的方式上,格丽克早期诗歌大致呈现出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否定自我的自我意识链。第三章针对格丽克诗歌如何实现“经验自我的重构和自我超越”,主要以格丽克中期和后期诗歌为研究对象,分析格丽克诗歌中自我如何通过行为冒险接近和利用他者获取新的自我经验,并证明自我的多面性特质和自我价值;通过想象的冒险生成他者并为自我去存在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最后通过自我反思的冒险,重新审视并调整自我经验、反思自我与他者、自我与身体的关系,改善自我在多重关系中的紧张局面,并在自我反思中生成和重构更为理想的自我,因此格丽克才能在诗歌中宣告“新生”。第四章以格丽克晚近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挖掘格丽克诗歌如何领悟到先验自我的存在。格丽克晚近作品中对生死和物我关系的超脱,是超越存在和经验的有限性的表现;而借助对“我在之因”的持续追问和反思,对目的论和自由论二者与真理的关系探讨,在欲求真理和存在本质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诗歌中自我超越经验和此在的先验性;此外,格丽克晚近作品中在行为实践上推崇“无为”的原则,并借助“空杯”等意象隐喻剥离经验之后的纯形式自我,领悟“有”中之“无”,显示了格丽克尝试以经验自我接近无蔽、本真的先验自我的可能。第五章从诗学层面出发,分析格丽克在诗学自我问题上的反思和实践。首先简要梳理了西方抒情诗与自我的关系以及诗歌史中的自我特征,分析格丽克诗歌创作所受影响的来源;其次,关注格丽克对文学自恋症、诗歌创新问题中自我根源的反思,总结出格丽克的自我诗学观,即既要疏离中心主义的自我、防止自我非理性扩张以尊重他者及其差异性,又要关注自我和尊重自我以防止他者意志对自我主体性和真实性的压抑,为自我的本真生存和自由游戏创造条件;最后,考察格丽克在创作中如何借助主动分裂自我对抗文学自恋问题、如何对抗他者话语自恋和话语权力以恢复真实的主体性和自我话语权力、如何在“组诗体”的诗集形式与富于变化的单首诗歌形式的配合中节制自我并挖掘自我的多面性。由此,格丽克在诗学自我层面上的反思和诗学实践上显示出一定的超越性价值。第六章立足时代层面进行分析。在理性和非理性力量的博弈下,人类共同遭遇着自我压抑和缺失、自我中心主义、非理性狂欢等主体性困境,本章基于格丽克自我更新和重构过程中面临的自我问题与当下人类主体性问题的相似性,挖掘格丽克诗歌自我重构和升华经验中所提供的较为理想的或具有普遍性的应对范式,亦即,不仅要关心自我、认识自我、尊重自我的内在需求,防止他者对自我的压抑,同时也要反思自我和敞开自我,对抗自我中心主义,揭露自我问题,防止自我欲求的不当扩张对他者主体性和差异性的侵犯,进而调和主体理性和非理性力量的矛盾,平衡自我和他者的关系,以自在自由的生存状态展开本真的存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