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和
诗学思想
诗歌创作
艺术特色
摘要:
乾嘉时期,随着满汉文化的深度融合,八旗诗歌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八旗诗人群体也无疑成为该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构成力量。这一时期,著名的八旗诗人有法式善、铁保、英和等。英和(1771-1840)少年早达,年仅23岁考中进士,是乾嘉道时期的满族诗人,官至军机大臣、内阁学士。英和的诗集有《恩福堂诗钞》《卜魁集》《植杖集》,共收录诗歌八百二十余首。这些诗作是英和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到道光二十年(1840)创作出来的,基本涵盖了其诗歌的全部面貌。英和诗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他的诗歌描写了一生的经历,展现了其为官时期的仕宦生活、被贬卜魁时期的边疆体验和闲居京师时期的现实感悟。由于曲折的人生经历,英和诗作中蕴含的八旗诗歌特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目前学界对英和及其诗歌还未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因此对英和的研究仍存在开拓空间。本文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先“知其人”进而再“论其诗”。故本文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通过爬梳文献,考察英和的家世、生平、交游及仕宦情况,来探究英和诗歌创作的外部原因。第二章探究英和诗歌分期及其思想主张。结合英和的经历将其诗歌分为两个时期。探讨英和的诗学观念,并以此为着眼点,比较乾嘉时期八旗诗学观念的异同。第三章从英和诗歌的内容出发,全面审视英和的诗歌创作,重点对英和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研究,力求再现其不同时期的诗歌特色,展现立体化的英和形象。第四章立足英和的诗歌作品,在对其诗歌艺术进行分析的同时,力图挖掘英和诗歌中的八旗诗歌特点。综上所述,英和作为乾隆中后期著名的八旗诗人,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其诗歌创作烙印着时代特色与变迁,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本论文在对英和诗歌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在乾嘉道背景下,英和不同时期的诗歌特色,从而更好地展现清代中期满族文士诗歌题材的丰富性和艺术特色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