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感培养
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改进策略
摘要: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语文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中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本文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研究目的,以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为切入点,立足新课程改革需求,检视了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实习经历,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语文教学的相关主体提供改进诗歌教学、有效开展语感培养的思路。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开展关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语感培养策略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指出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介绍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正文部分共分三章,具体阐述了研究的核心观点:
第一章系统梳理了“语感”的概念内涵,并结合语用学、建构主义和内隐学习理论,从理论层面阐释了语感培养与诗歌教学的内在联系,为后续探讨奠定了概念和理论基础。具体而言,本章指出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语感是指初中生在诗歌阅读、学习过程中,对诗歌语言的音韵规律、词语涵义、修辞手法、意象意境等方面的敏锐体验和深刻把握能力。
第二章阐述了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较为全面地收集了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方面存在对语感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研究不深入、教学设计不科学、方法应用范围狭窄、评价方式欠妥等诸多问题;学生方面则表现为语感素养个体差异大、内在体验不充分、运用迁移性和灵活性不足、诗歌创作经历缺乏等挑战。本章为提出改进对策奠定了实证基础,确保后续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针对性。
第三章立足语感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研究者的教学实习经历,针对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一系列侧重“读、写、评”的可行教学策略,以期为改进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提高学生语感素养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结语部分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扼要但内涵丰富的总结和反思,并对需努力的方向有所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