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哈丽雅特·穆伦
裂隙
流散
身份
诗学
摘要:
哈丽雅特·穆伦(Harryette Mullen 1953-)是当代美国非裔女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以鲜明的先锋性与多变的实验手法著称。长期以来,穆伦的诗歌对存在于种族、性别、社会,以及身为非裔作家所面临的既定裂隙进行深入挖掘,使“裂隙”成为穆伦诗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本文将视角聚焦于穆伦诗歌的裂隙书写,探讨裂隙的来源、呈现以及诗人的应对策略,认为裂隙是诗人对自我身份以及黑人视角下现实矛盾的体认,体现了当代非裔民族的质询精神。论文首先明确了裂隙在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内涵,并选取了对穆伦有影响的几位非裔作家,从种族、性别、非裔文学书写传统三方面探讨穆伦对非裔文学裂隙书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其次,论文从种族、性别、社会视阈分别阐释了穆伦诗歌中的裂隙呈现。穆伦继承了上述非裔文学的书写关切,但在书写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创新。对现实裂隙的挖掘使穆伦呈现出两条并行的创作轨迹。诗人通过记忆和梦境的主动建构与非洲故土互动,并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引入非洲元素,实现了对非洲文化的想象型回归,试图以此弥合非裔流散族群与非洲传统之间的裂隙。虚构形式下的回归证明流散者与故乡的裂隙是不可消除的,因此论文最后还探讨了穆伦裂隙诗学的主动生成。穆伦后期的诗歌通过陌生化、语言实验、戏仿改写等策略主动与读者、黑人书写传统以及欧洲经典文献生成裂隙,展现了当代非裔作家的自主性与创造力,为当代非裔流散族群重新建构独立的文化身份创造了条件。穆伦还将目光转向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专门书写个体被隐匿、束缚、操控的危机。为了解决上述个体危机,她在最新的诗集《都市风滚草》中设计了“一个人的行走”,将流散个体从集体身份中剥离,在行走中观察、思索,最终以自然作为个体精神的栖所。经过对穆伦七部作品的分析,本文在结语中指出,穆伦的裂隙诗学重新定义了碎片化的非裔流散身份,与非、美文化形成表面分裂,内在勾连的关系。裂隙敞开的空间使穆伦的诗歌成为多种文化相互交流、激荡的场域,为非裔美国群体重新认识自我,思考自我与他者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