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当代新诗
郑敏
玄学倾向
老庄思想
解构主义思维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郑敏20世纪80年代后创作的玄学倾向诗歌。九叶诗人郑敏在20世纪40年代于西南联大读书时登上诗坛,在她创作之初,即已实现了诗歌与哲学的巧妙融合,在创作中贯注了静思默想、哲理思辨的智性追求与风格,并且借镜西方而又取法传统,为诗歌赋予了具有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的艺术特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诗人留美访学,接受西方近代解构主义思维的影响之后,其诗歌却在此前创作的基础上,变化出了新的倾向,开始转向存在与生命整体进行本源式的执著探问,并积极为人类无意识领域深层的幽微心象进行去蔽呈现,从止步于知性化特征而向达于圆融周纳的玄学境界洗练升华。本文旨在从不同维度针对郑敏玄学倾向诗歌展开分析探讨:在文本层面,从诗歌知性意象、哲理化特质、多层象征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以期全面呈现郑敏诗歌玄学倾向的表征体系,指向其后期诗歌诗艺特征的本质;在思想层面,围绕郑敏诗歌玄学倾向的具体表征,探询其内部深刻含蕴的思想体系,从而全面深入地揭示影响郑敏诗歌创作与理论建构的思想渊源,透视中西文化与主体心态隐在于创作背后的导向作用;在功能层面,综合比照作为诗人与学者的郑敏的玄学倾向诗歌思想与理论研究成果,从对个体创作境界的提升意义,对诗歌美学整体视域的拓展意义以及对话现实的补充与升华意义三个维度,探讨揭示郑敏玄学倾向诗歌创作丰富而多维的功能价值。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交代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界定文章所围绕的“玄学”核心概念,并梳理已有的关于郑敏个人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研究成果,发掘其中关乎本文写作的有益资源。
第一章对郑敏20世纪80年代后诗歌玄学倾向的表现形态完成分析归纳。首先,对郑敏诗歌中出现的意象群落进行整理分类,把握其中自然意象群落对于存在整体普遍联系之关系的揭示意义,及其中人世意象群落所指向的永恒意义。继而,分析总结郑敏诗歌语言所包含的哲理化特质,在呈现存在与生命不同形式及指向其所具有的永恒与超越性两个角度上展开分析。最后,探讨发见郑敏诗歌象征意味所寄托其中的诗歌结构,从展开式与高层式这两类不同结构中发掘郑敏玄学倾向诗歌象征系统的建构模式。
第二章对郑敏20世纪80年代后诗歌玄学倾向的思想渊源展开漫溯梳理。首先,探讨郑敏诗歌玄学倾向与中国古典老庄思想之间的渊源,将诗歌思想具体联系于老子思想体系中对“道”之于万物的普遍联系、形成通则以及呼唤启明三重意义,以及庄子思想体系中的卮言、重言、寓言三重语言体系、自由与逍遥追求和齐物我观念。继而,发掘西方近代解构思维对于郑敏思想体系的具体影响,从解构一元中心权威观念、“人”的存在概念以及传统语言观三个角度进行展开。最后,发见诗人主体晚年心态对于其创作的影响,具体联系于诗歌中对于历史悖论的总结静观,对于情感母题的熟视升华以及对于文化艺术的反思重构。
第三章对郑敏20世纪80年代后诗歌玄学倾向的功能价值进行总结评价。首先,揭示玄学倾向创作对个体创作境界的提升意义,告别带有个人色彩、群体特征以及局限于特定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私语言说模式。继而,分析玄学倾向创作在诗歌美学视域下的超越意义,具体实现在突破流派特质、抒情传统、新诗发展当下状貌三个层面,从情感抒写到经验抽象的独异转变。最后,从玄学倾向诗歌创作本身延展开去,发见其对于东西方玄学思想的融合作用,揭示不在之在的探问意义,以及对话现实,发掘心灵力量的助力功能。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对玄学倾向概念提出、研究断代切分的合理性进行重新界说,并梳理评价文章三个维度分析讨论的逻辑性与价值意义,最后指出研究中的未尽之意以及仍存在的言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