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林纾
旧体诗
交游
同光体
艺术特色
摘要:
在人们熟知的“林译小说”之外,作为一个传统文人,林纾也写作旧体诗词,并在清末民初的旧体诗坛有自己的位置。林纾以古文、翻译、绘画为主业,以余力为诗。早年所作多已丢弃,大约在辛亥革命前后重新开始大量写诗。另外除了标准的古近体诗,还创作过两部白话乐府诗,在本文中会一起纳入讨论范围。在新时期以来数量庞大的林纾研究中,与“林译小说”和“新旧之争”相比,林纾诗歌较少为人关注。林纾的诗作是探索其生平、生活、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重要材料。通过研究林纾诗歌,能够打破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界限,从近现代旧体诗坛的视野分析林纾的诗歌活动与成就,理解其亦新亦旧、由新转旧的思想转变历程。
第一章从外部研究的角度探索林纾的诗歌活动与交游,整理与分析林纾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参与的诗社雅集、交游对象与交游特征。林纾友朋众多,其中不少是晚清民国诗坛名家。林纾一生的诗歌写作经历与其在不同阶段交往的友人、所参与的诗社雅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其诗歌活动与交游的考察,试图还原不太为人所关注的林纾所身处的旧式文人圈与近现代旧体诗歌场域。
第二章在具体讨论林纾的诗歌写作之前,先讨论林纾的诗学观念与学诗取径,在这一讨论过程中,主要以清末民初重要诗歌流派“同光体”作为参照。林纾有几位福州同乡正是同光体闽派的主要成员,比如陈衍、郑孝胥、陈宝琛。林纾中举后结识陈衍、郑孝胥,在诗歌方面受到来自他们的很大挫败,从此有二十余年不作诗。林纾的诗歌理论因此与同光体有对抗的一面。然而林纾晚年在具体的学诗路径上又受到同光体的很大影响,从早年的偏向唐风转而宗宋。本章对这些矛盾、前后不一的现象进行了具体的解释与分析。
第三章分析林纾诗歌的题材及其功能。这一部分从林纾诗歌中各种相近或不同的题材为切入点,考察不同题材诗歌表达的主题与意涵,探究不同诗歌题材对林纾处理个人与时代关系的不同功能。包括时事、咏史、凭吊、谒陵、山水、题画、维新与讽谕在内的各种传统题材为林纾提供了疏导情绪、抚慰伤痛的多种选择。
第四章分析林纾诗歌的艺术特色,并对其艺术成就进行评价。首先考察林纾古文家、画家、小说家的多重身份对其诗歌风格多元化的影响,其次从林纾“自然不假做作”的诗歌追求切入,阐述林纾诗歌中的两种个性化表达,分别为出之血性的强烈情感与为生活中所得之陌生化体验。最后将林纾诗歌与几位同光体诗人进行比较,评价林纾诗歌的成就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