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料库
前景化
文体分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歌
摘要:
前景化是文体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语言形式的突出或偏离,这些形式影响着文本的主题意义或艺术效果。在诗歌中,前景化语言通常被大量运用以深化主题意义和提升艺术表现力。因此,对诗歌语言进行多层次的前景化特征分析为文本分析提供了新颖且合理的视角。本研究选取自建语料库“罗伯特·弗罗斯特诗选语料库”中的诗歌为样本,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的方法,基于Halliday(1973)提出的失衡与失协两种突出形式,深入探讨了音韵、词汇和语义三个层面的前景化特征。通过剖析诗歌的主题意义,本研究证实了这些前景化特征不仅体现了诗歌的主题意义,也强化了其美学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1)在音韵层面,头韵、尾韵及省音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前景化特征。头韵主要通过失衡的突出方式实现前景化,其中以/w/,/s/和/b/等单个辅音开头和以字母“a”,“i”和“o”开头的头韵高频出现。尾韵通过失衡的方式实现前景化,其中以连续韵、交叉韵和民谣体的韵律最为常见。省音通过失协的方式,省略音节、辅音或字母,实现前景化。(2)在词汇层面,词长、关键词和词汇密度等前景化特征显著。词长通过失协的方式实现前景化,诗歌的平均词长偏低,且2-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关键词通过失协的方式实现前景化,诗歌中关于自然与田园风光的词语高频出现。词汇密度通过失协的方式实现前景化,诗歌中实词占比偏低,功能词占比偏高。(3)在语义层面,跨行连续、象征和连接词等手法突显了前景化特征。跨行连续通过失协的方式实现前景化,诗歌利用思想上的行间“转移”来促进主题意义的表达。象征通过失衡的方式来实现前景化,诗歌侧重运用大量与大自然相关的象征物。连接词通过失衡的方式来实现前景化,诗歌中并列连词出现的频率较高。
本研究以前景化为切入点,从音韵、词汇和语义的角度系统地考察诗歌的文体特征,不仅验证了前景化理论和语料库方法在诗歌文体分析中的适应性,还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诗歌语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