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狄金森诗歌
认知语言学
前景/背景理论
语言变异
摘要: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早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她用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世人留下了近1800首诗歌,但在世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她故意冲破传统的语法禁锢,运用多种语法变异表达自己深刻而又复杂的思想。国内外研究者已经从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诗歌的意象、节奏、形式、独特的思想以及修辞风格上,但很少有研究深入分析读者对诗歌中语言变异的认知过程。因此本文选取65首狄金森诗歌,对其中的语言变异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探讨其功能,以认知语言学的前景/背景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狄金森诗歌中的语言变异,并解释语言变异如何被读者所理解。
本文由七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英语诗歌中语言变异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国内外研究者对狄金森诗歌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三章为理论框架部分,主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况、前景/背景理论的相关概念和核心内容。第四章详细描写所选取的65首狄金森诗歌在语法层面上、修辞层面上、书写层面上、词汇层面上以及语音层面上的语言变异。第五章主要探讨了狄金森诗歌中语言变异的功能。第六章主要利用前景/背景理论对狄金森诗歌中的语言变异进行了认知分析,揭示了读者理解狄金森诗歌中语言变异的认知理据。第七章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本论文的研究发现,同时对后续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研究发现,前景/背景理论对理解诗歌语言变异有着强大的解释力。狄金森在其诗歌中倾向于使用主谓不一致、拟人、首字母大写和押韵来实现语言变异,以此来表达自己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此外,狄金森诗歌中的语言变异具有美学功能和语用功能,其中美学功能包括音乐美和惊异美,语用功能包括补足信息、转移焦点以及形成特殊风格。本研究认为,语言变异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体验。因此读者在理解语言变异时,应尽量向诗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体验靠近,及时更新自己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含义。
本论文不仅拓宽了诗歌研究的研究视角,而且为后续的狄金森诗歌研究提供借鉴。总之,用前景/背景理论分析狄金森诗歌中的语言变异开启了人们研究诗歌的新视野,是一个值得人们深耕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