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徐熊飞
乾嘉诗学
诗学理论
诗歌创作
摘要:
有清一代,作家作品甚多,徐熊飞是乾嘉时期浙江普通文人中的一员,诗歌理论与创作皆有所成就,在江浙众布衣诗人中脱颖而出,被阮元誉为“浙西人文之冠”。其诗集得到王昶、秦瀛等人作序,序中对其诗作多有赞誉。徐熊飞的诗话作品可见清代学术集大成的特点,且自成体系。然学术界对徐熊飞关注甚少,对其人、其诗论及诗歌创作的研究仍有巨大的空间。
徐熊飞立身行事恪守儒家规范,为人忠孝有节,淡泊名利。因家境贫寒,自二十岁起徐熊飞便客授谋生,一生行迹与交游多不出江浙一带。虽得阮元赏识但限于客观条件未能顺利制举,平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及书院教育。徐熊飞推崇王孟诗派与渔洋诗学,遍历江南山水风光,性喜自然,诗论与诗歌创作中也可见禅宗影响。
徐熊飞论诗推崇王士禛“神韵说”,同时转益多师,在与各流派诗人进行交游的过程中吸收他们诗歌理论及风格中的长处,并融会贯通。体现在其著作中,表现为倡导“诗本性情”的本质观,熔铸唐宋的经典观,以及情、才、法、神并重的创作观。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对诗歌创作过程中人品与诗品的不对等情况有客观公允的看法,意识到文艺创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也要求创作主体具有高尚品格。徐熊飞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是乾嘉诗坛的缩影,他对传统诗学理念有精深细微的讨论,大体合乎彼时诗坛主流诗学观,具有集大成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创新,其诗论能够自成一家,并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质。
徐熊飞“以诗为性命”的创作理念不仅指导了他的诗歌创作,并且体现了清人对诗歌对于人生的意义的新认识。徐熊飞诗歌创作众体兼备、题材丰富,对其诗歌进行全面整理校对可知题材涉及征行游览、山水田园、交游唱和、咏史感怀等。其中征行游览题材可见清人努力摆脱日常经验、求新求变的尝试。写景之作尤为清新动人,所选意象虽较为常见,但感情真挚,语言清丽,描写荒山古寺之作多以禅入诗,与其性格志趣及论诗观点相契合。徐熊飞师法王、孟、韦、柳,诗作既有清典之气,又带有儒家含蓄蕴藉之音,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徐熊飞的诗歌创作与其诗学理论存在一定的出入,一方面是创作受诗人自身才力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清代的诗学理论已经到达集大成的阶段,在所处的时代和客观环境影响下,理论必然更加臻于完善。但从徐熊飞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积极地落实了自己的诗学观念,对“清新”诗风的偏爱以及在创作中的题材和意象选择,都让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
文章最后附徐熊飞年谱,根据诗文著作对其生平行迹以及交游情况进行记述,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其一生经历及文学创作活动,同时便于之后的研究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