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煤矿安全
架空乘人装置
矿工行为识别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摘要: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致力于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着力促进井下“减人、增安、提效”现代化转型。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总体来看形势向好,但运输事故仍频繁发生,应采取措施减少煤矿事故数量和人员伤亡。从“人机环管”事故致因类型分析,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架空乘人装置是煤矿井下输送矿工的重要机电设备,保障架空乘人装置运输安全是实现煤矿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针对矿工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时携带违规物品、乘车越位、乘车睡觉这三种常见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智能识别,超前分析并消除人为安全隐患以避免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为煤矿智能化、安全化运输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针对矿工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时携带违规物体识别任务,存在多种复杂形状物体导致检测精度低,以及煤矿井下光照昏暗、重叠遮挡、小目标检测等难点,提出了AGFP-RT-DETR模型。首先,采用可改变核卷积AKConv替换高效混合编码器中的普通卷积,提升对多种复杂形状物体的特征提取能力,并降低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接着,在CCFM模块中引入GAM注意力机制,融合图像通道和空间特征信息,实现全局跨维度的信息交互。然后,采用Focal-CIOU替换原GIOU损失函数,有效应对数据难易样本不平衡的问题,促进模型更稳定快速地收敛。最后,设计添加P2小目标检测层显著提升模型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自建的矿工乘车携带违规物体数据集上相比于原始模型,精度提升1.4%,召回率提升5.2%,m AP@.5提升4.1%,m AP@.5:.95提升2.7%,F1分数提升3.4%。
(2)针对矿工乘车越位行为识别任务,存在实时性要求以及井下目标受到遮挡等难点,提出了一种轻量化且高效的EME-YOLOv10s模型。首先,采用Efficient Vi T高效轻量级Trans Former网络替换原始主干网络,极大降低了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增强对全局和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接着,使用MLCA混合局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C2f模块进行改进,增强对空间和通道特征的提取效果,提升模型在模糊和设备遮挡等复杂情况下的特征感知能力。最后,优化损失函数为EIOU,在原损失函数基础上针对宽高独立计算优化,促进模型更稳定的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自建的矿工乘车状态数据集上相比于原始模型,参数量降低17.2%,浮点运算量降低38.4%,并且精度提升3.6%,m AP@.5:.95提升1.2%。采用EME-YOLOv10s矿工乘车状态检测模型对下车点标牌的前方区域进行入侵检测,成功实现对矿工乘车越位行为的实时判定。
(3)针对矿工乘车睡觉行为识别任务,由于RGB模态数据难以捕获矿工乘车姿态细节以及有效处理遮挡等问题,提出了SE-ST-GCN++的矿工乘车姿态识别算法。建立了矿工乘车睡觉行为识别流程:首先采用Faster R-CNN实现人体检测、HRNet实现关键点检测,接着将得到的人体骨架时空序列送入到改进的SE-ST-GCN++网络进行行为识别。采用SENet改进了STGCN_Block模块,在有效提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自适应学习特征图中各通道的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自建的矿工乘车姿态视频数据集上相比于原始模型Top1准确率高出2.5%,平均类别准确率高出1.5%。
综上,本文提出的AGFP-RT-DETR、EME-YOLOv10s、SE-ST-GCN++模型在针对矿工乘坐架空乘人装置三种不安全行为识别任务中均取得显著效果,有效及时识别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架空乘人装置运输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企业持久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煤矿智能化与安全化建设。
图[56],表[13],参[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