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探地雷达
关键点检测
YOLOv8网络
摘要: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着供电、供水、供气等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管线数量和复杂度急剧增加,给日常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探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探测。由于地下管线在GPR二维图像中的回波信号常呈双曲线特征,因此,智能检测双曲线回波并定位管线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现有的回波信号检测方法效率较低,且准确率不够理想,易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同时,现有的管线定位方法又存在误差较大、流程复杂或依赖人工选择阈值等局限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对探地雷达B扫描(B-scan)图像中管线回波的智能检测与管线定位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回波检测模型YOLOv8-ELW和回波关键点检测模型YOLOv8-pose-ELWSD,并基于该关键点检测模型实现了管线的水平位置与深度的精准定位。最后,设计并实现了管线智能检测与定位软件。主要工作如下:
(1)为解决地下管线实测B-scan图像数据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B-scan回波特征,建立了地下多管线分布的正演模型,并使用Gpr Max进行批量随机仿真。仿真数据采用各向异性不均匀土壤模型,并加入随机噪声,以模拟真实探测场景。为了有效突出目标回波信号,本文采用了一系列预处理方法:首先,使用平均抵消法抑制直达波;接着,使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数据集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利用自动增益控制来增强目标回波信号强度。经上述处理后构建的B-scan数据集能够有效支持后续研究的需求。
(2)由于传统目标检测模型未针对B-scan图像特征进行专门设计,因此检测准确率较低。针对管线回波信号的边缘特性和物理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YOLOv8n网络改进的回波智能检测模型YOLOv8-ELW。首先,设计并引入了边缘特征结合模块(The Edge Feature Integration Module,EFIM)模块,用于提取回波双曲线的边缘特征和强度特征,从而提高C2f模块的提取能力;在SPPF模块中引入大核分离注意力模块(Large Separable Kernel Attention,LSKA),用于扩展感受野并捕捉长距离依赖,增强模型对关键区域的感知。另外,采用v3版本Wise-Io U损失函数作为边界框损失函数,弥补低质量样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建数据集上,本文提出的模型在m AP@0.5与m AP@0.5:0.95指标上分别达到了93.2%与45.4%,相较于YOLOv8模型分别提升了3.0%和1.9%,能够满足实际检测中对准确性的要求,并为后续的管线定位任务奠定了基础。
(3)为实现埋藏管线的精确定位,本文基于YOLOv8n-pose模型,提出了端到端的管线回波信号关键点检测模型YOLOv8-pose-ELWSD,并基于该模型获取了各管线的水平位置及埋深信息。首先,复用YOLOv8-ELW模型的改进点,以增强模型骨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随后,设计并引入共享卷积关键点检测头(Shared Convolutional Keypoint Detection Head,SCKD Head),在保证关键点检测精度的同时,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使得模型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中仍能高效运行。接着,为了弥补共享卷积可能带来的检测精度损失并提高关键点分支的检测能力,在SCKD Head中引入多元分支模块(Diverse Branch Block,DBB)。最终,通过坐标映射实现管线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YOLOv8-pose模型,YOLOv8-pose-ELWSD在参数量上降低15.9%,计算量上降低19.3%,目标检测部分的m AP@0.5与m AP@0.5:0.95分别达到93.8%与45.9%,而关键点检测部分这两项指标分别为93.4%与60.5%。在轻量化的基础上,模型的检测和定位精度均得到了提升。基于该模型的管线定位方法,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相对误差均值分别为5.8%与7.3%,能够满足管线定位的要求。
(4)本文基于MVC模式的设计思想,将数据预处理、目标检测模型、关键点检测模型和定位算法有效结合,设计并实现了地下管线智能检测与定位软件,实现了GPR图像的预处理、回波信号检测、管线定位等多个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精度、可视化的地下管线探测工具,有效提升了管线探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