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GM-APD光子计数雷达
海面目标
目标检测
目标识别
特征匹配
摘要:
基于盖革模式雪崩光电二极管(Geiger-Mode Avalanche Photo Diode,GM-APD)的光子计数雷达系统具有高探测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强抗干扰能力的优势,能够在复杂海面环境下远距离对海上目标进行精准、快速的检测与识别任务,为我军空对海作战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然而,利用GM-APD光子计数雷达进行海上目标检测、识别时,由于目标受到不同等级风、浪的干扰,导致探测所得的目标点云数据中存在噪声,从而引起目标点云轮廓特征模糊,降低目标识别准确率。基于此问题,本文以GM-APD光子计数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为处理对象开展研究:首先,对海面刚体目标进行特性分析,建立其含噪点云模型,并构建海面目标数据集;其次,对于目标检测过程中对目标聚类分割时出现的欠分割或过分割的问题,开展基于平滑度的欧式距离分割方法研究,提高目标检测准确性;然后,对于检测提取出的待识别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加权的法向偏差角与深度特征(Density Weighted Normal Deviation Angle and Depth Information,DNDADI)表征方法,在点云目标结构轮廓模糊的条件下,能对目标进行更精准的特征描述,为目标识别提高精度;最后,开展基于最近邻特征匹配的目标点云识别方法,实现对海面目标的精准识别,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海面舰船目标受风浪影响导致的点云特征模糊的问题,本文借助其舰船运动模型进行特性分析,分析了其在风、浪条件下受到的噪声来源与类型,分低、中、高三个等级为舰船点云施加噪声干扰,构建舰船含噪点云模型,为后续海面仿真数据集的构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为推进后续的海面检测、识别相关工作,首先,根据建立的噪声模型构建仿真数据集,其次,为补充GM-APD光子计数雷达对海面目标采集的数据,以验证本文检测、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利用舰船模型代替真实舰船目标并搭建模拟海面实采场景,开展GM-APD光子计数雷达模拟海面实采实验,得到真实雷达采集数据,为后续检测、识别方法验证提供数据保障。
(2)针对点云目标检测中的目标聚类分割过程中易出现欠分割与过分割的问题,本文对传统的欧式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增加了平滑度阈值,为边缘点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判据,解决了欠分割与过分割的问题,无论在对仿真数据集或者光子计数雷达的两个实采场景的聚类实验测试中,使用基于平滑度的欧式聚类都能对各个类别进行精准的区分,解决了过分割或欠分割的问题,提升了目标分割的准确性,证明了基于平滑度的欧式聚类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于聚类分割出的点云子集,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目标提取方法将感兴趣的目标提取出来,为后续的目标特征提取以及特征匹配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3)针对海面舰船目标受不同等级风、浪所带来的噪声干扰造成的目标点云特征信息模糊,影响特征描述精度,降低识别准确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加权的法向偏差角与深度信息表征(Density Weighted Normal Deviation Angle and Depth Information,DNDADI)的局部特征描述符,对局部参考系LRF(Local Reference Frame,LRF)引入密度权重,并基于局部参考系LRF计算关键点邻域的法向偏差角与深度特征,从密度、法向偏差角、深度信息三个方面研究目标较完整的三维特征表征,在海面仿真数据集和GM-APD光子计数雷达实采数据验证该特征描述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比同类方法SDASS、TOLDI、SHOT、FPFH在海面仿真数据集与实采数据的匹配上均展现出性能优势,而基于DNDADI的目标识别方法在仿真数据集和GM-APD光子计数雷达实采数据较同类方法对目标识别率更高。
(4)为实现算法并行加速以及识别系统小型化、集成化,本文开展了基于多核DSP的目标识别算法设计与实现。首先,基于SYS/BIOS操作系统完成了多核DSP的静态配置,为后续算法实现奠定了稳定的运行环境基础。其次,针对多核协同处理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数据流模式的多核开发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MessageQ与Notify相结合的高效核间同步通信机制。最后,利用仿真数据与光子雷达实采数据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仿真测试和两个实际场景的测试中,经过并行架构优化后的算法在多核DSP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性能,处理时间较单核运行模式大幅缩短,充分验证了多核并行化设计的有效性。